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建立

  • 作者:正航软件
  • 2015-02-16

建立食品安全控制与追溯体系成为政府和企业的迫切需要。结合我国食品安全现状,无论是内在品质还是安全性标准方面,都与国际市场的要求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差异。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系统就是运用规模化养殖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化技术对食品从生产源头到销售终端进行串联管理。

 结合我国食品可追溯体系发展现状,我国政府之所以积极推广食品可追溯体系,是为了加强对食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鼓励食品企业施行可追溯体制的政策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指出要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必须规定企业在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都要能够实现追溯。

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全面施行尚存在问题,鉴于中国特有的国情,消费者对食品追溯体系的认知度低,企业对追溯的需求不大,食品追溯体系不兼容,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以及监管体制的系统性不够等等,都会影响追溯体系的推广。

  国外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欧盟和日本是较早开展食品可追溯体系工作的地区和国家,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体系。通过组织执行机构,再配套健全法律来作为保障,政府和企业才逐步将食品可追溯体系建立发展起来。

  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管理系统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系统的实施不仅可推进农业的信息化,同时还能指导食用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在全世界范围内提高我国食用农产品在的竞争力。全球农业定位系统、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电子标签等技术都有利于食品追溯系统完善,且显著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

  为了加快我国农产品质量追溯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国际化认可程度,全球统一标志编码系统必不可少。ANCC系统是全球统一标识系统,中国物品编码中心需根据国际系统规则结合我国国情研究制定一套产品与服务标识系统来满足国内农业需求。

  为保证出口产品的质量安全和适应国际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建立全国联网的信息平台显得很重要。农产品产地编码、生产档案、产品标识和其他可追溯信息都是必不可少的数据指标。通过连接各省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监测网络,把市场监测信息串联起来,这样就可供消费者、管理机构快速有效的进行追溯。

  随着编码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农产品供应链条内引入和实施信息管理系统的成本将会不断降低,农业现代化也将使农业生产规模扩大。虽然目前我国食品可追溯体系推广慢且难的主要因素是观念落后、农业生产的规模小、技术及操作成本高的问题,但是我们也要相信这些问题可以不断解决,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实现必将成为可能,更多的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为农产品差异化及有效控制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和便于政府监管等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微信扫一扫分享

预约免费体验 让管理无忧

微信咨询

扫码获取服务

添加专属销售顾问

扫码获取一对一服务